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linux查看资源回收,以及linux查看资源消耗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。
os._exit() 是最直接的退出方式,但它不会执行任何Python层面的清理工作。sys.exit() 和 exit() 都会引发 SystemExit 异常,并允许进行Python层面的清理工作。其中,sys.exit() 更适合在程序中使用,而 exit() 则主要用于交互式解释器。在选择使用哪个函数时,应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场景来决定。
os._exit()函数用于直接终止进程,而不会执行任何清理或清理操作。它接收一个整数参数作为退出代码,并立即终止程序。这个函数直接调用操作系统终止进程,避免了Python的清理函数执行,使得程序退出速度更快,但可能不会释放所有资源。sys.exit()函数同样用于终止程序,但它执行一些额外的清理操作。
Python中的os._exit, sys.exit, 和 exit函数的区别如下:os._exit:功能:直接终止进程,不会执行任何清理操作。资源释放:可能不会释放所有资源,因为它直接调用操作系统终止进程。使用场景:适用于需要快速退出而不关心资源清理的情况。sys.exit:功能:终止程序,并执行一些额外的清理操作。
Linux 0.11版本的wait函数是父进程用于等待其子进程结束的系统调用。功能概述:在Linux 0.11内核中,wait函数的主要作用是使父进程等待其子进程的结束。当父进程调用wait函数时,它会进入阻塞状态,直到其子进程之一结束或接收到一个信号为止。
Linux 0.11版本的wait函数是一个用于父进程等待其子进程结束的系统调用。以下是对该函数的详细解函数作用:在Linux 0.11内核中,wait函数的主要作用是使父进程暂停执行,直到其某个子进程结束。这是进程间同步和通信的一种重要机制,有助于父进程回收子进程的资源,避免产生僵尸进程。
setup系统调用在kernel/blk_drv/hd.c中实现,对应函数为sys_setup。主要设置硬盘分区结构、RAMDISK,并挂载安装文件系统。启动shell程序:执行/bin/sh后,shell程序启动,至此,Linux0.11的初始化过程完成。用户可通过控制台输入命令与内核交互,printf函数产生格式化信息并输出至标准输出设备。
Linux0.11进程的通信方式主要包括匿名管道(pipe)及有名管道(fifo)、信号(signal)、消息队列(message queue)、共享内存(shared memory)、信号量(semaphore)和套接字(socket)等。
Linux 0.11系统中write函数源码解析如下: 入口函数: file_write函数:这是write操作的入口函数。其核心逻辑是根据文件的inode信息来确定要写入的硬盘位置,即块号。 块号确定与块创建: 目标块存在:如果目标块已存在,则直接返回该块号,准备进行数据写入。
Linux 僵尸进程、进程状态简介僵尸进程在 Linux 系统中,僵尸进程(Zombie Process)是一种特殊的进程状态。它指的是一个子进程执行完成后,其父进程尚未读取其退出状态、没有对其资源和状态信息进行回收,导致该子进程一直存在的特殊状态。
僵尸进程是一个早已死亡的进程,但在进程表(processs table)中仍占了一个位置(slot)。但是如果该进程的父进程已经先结束了,那么该进程就不会变成僵尸进程。
在Linux系统中,判断僵尸进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:使用ps命令 查看进程状态:输入ps -eo state,pid,ppid,cmd命令,查看所有进程的状态、进程ID、父进程ID以及命令。状态(state):关注状态为Z的进程,这些进程处于僵尸状态。进程ID(pid)和父进程ID(ppid):用于后续分析。
进程除了运行、休眠状态,还有僵尸状态和孤儿状态。在Linux系统中,进程的状态一般有以下几种:运行状态(R):进程正在被CPU调度执行,但并不意味着它一直在运行,因为CPU的调度是快速的,进程可能只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片内运行。休眠状态(S):进程在等待获取某种资源,如等待I/O操作完成。
定义:Z状态表示进程已终止,但其父进程尚未读取其退出状态。特点:僵尸进程是一个已经终止的进程,但其进程控制块(PCB)仍然保留在系统中,以便父进程可以读取其退出状态。如果父进程不读取这个状态,僵尸进程将一直存在,占用系统资源。危害:大量的僵尸进程会占用系统资源,导致内存泄漏等问题。
样例程序:使用wait函数回收僵尸进程。wait函数原型:pid_t wait(int *status)如果status的值不是NULL,wait会取出子进程退出状态码存入status中,以判断子进程是正常退出还是非正常退出。
kswapd内存回收是Linux系统中内存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,负责在内存紧张时释放非关键内存。以下是关于kswapd内存回收的详细解主要目标:释放非关键内存:kswapd主要负责释放用户空间的非关键内存,如page cache和块设备的buffer cache。
初始化:在系统启动时,kswapd会为每个NUMA内存节点创建相应的内核线程。回收流程:这些线程通过扫描并回收内存节点中的可回收页面,减少系统内存的占用。回收过程涉及判断页面是否为脏页、是否需要回写到磁盘,以及调整回收策略以平衡系统性能和内存使用效率。
在Linux系统中,内存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内存回收,特别是在内存紧张时,kswapd负责这一任务。内存回收的主要目标是释放用户空间的非关键内存,例如page cache和块设备的buffer cache,但要避免回收内核空间的代码段、数据段等必要内存。
在 Linux 系统中,swappiness 是一个重要的内存管理参数,它决定了系统在回收内存时,将匿名页(anonymous page)与文件页(file page)进行交换(swap)的倾向性。本文将以 17 内核为例,深入探讨 swappiness 的工作机制,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。
kswapd是Linux内核中的一个内存回收线程,主要用于内存不足时回收内存。初始化函数为kswapd_init,内核为每个节点分配一个kswapd进程。每个节点的pg_data_t结构体中维护四个成员变量,用于管理kswapd线程。在初始化后,每个节点的kswapd线程进入睡眠状态。
kswapd是Linux内核中的一个关键线程,主要负责内存回收与规整。以下是关于kswapd的详细解释:内存申请流程中的角色:当内核从buddy系统中尝试快速内存申请失败时,会启动kswapd线程进行内存回收。内存回收目标:kswapd线程主要针对LRU缓存和slab内存进行回收。
1、Linux系统中的buff/cache过大问题可以通过手动清理缓存、调整内存管理策略、优化应用程序以及监控内存使用情况等方法来解决。在处理此类问题时,应综合考虑系统性能、应用程序需求以及硬件资源等因素,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案。同时,建议定期进行系统维护和性能优化工作,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。(注:以上图片为示例图片,实际使用时请根据您的系统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。
2、问题由来:在使用Linux系统时,我们常会发现缓存(cache)占用大量内存。例如,通过`free`命令查询内存情况时,会发现`buff/cache`已经占据了1G的内存。自Linux 4版本开始,buffer和cache被统一为页缓存,整体内存使用量较高,但实际上已使用的内存(used)只有282M。
3、正常情况:在大多数情况下,高比例的buff/cache并不会对系统性能产生负面影响,反而有助于提高系统运行效率。异常情况:然而,如果缓存占用了过多的内存空间,可能会导致应用程序使用swap交换空间,进而降低系统性能。
4、这两种缓存机制过高会导致系统内存紧张,影响系统性能和稳定性。在Linux系统中,Buff和Cache是内核为了提高IO性能而设计的缓存机制。Buff是指对磁盘的读写进行缓存,而Cache是指对文件内容的缓存。这两种缓存机制默认会使用系统未使用的内存空间,如果空余内存不够,会抢占一些内存来进行缓存。
Linux内核内存回收之内存压缩的基本过程如下:核心方法:内存压缩的核心方法是扫描内存区段,寻找可移动页框和空闲页框。扫描结束后,尝试将可移动的页框内容迁移至空闲页框中,从而重新组织内存空间。
Linux内核中的内存回收机制之内存压缩的基本过程如下:扫描可移动页框:内存压缩操作首先从内存区段的前端开始扫描,寻找那些可以被移动的页框。搜索空闲页框:接着,从内存区段的后端搜索空闲的页框,这些空闲页框将用于存放迁移过来的数据。页面迁移:将扫描到的可移动页框的内容迁移到找到的空闲页框中。
内存回收对象主要为用户空间页面和内核空间页面。回收机制考虑了页面的脏状态、使用频率和价值,通过优化计算和策略调整,使得内存回收过程既高效又合理。例如,通过计算`inactive_ratio`来平衡活跃和不活跃页面的数量,以提高内存利用效率。
创建内核线程:kswapd的初始化涉及为NUMA内存节点创建内核线程。管理内存布局:这些线程通过pg_data_t结构来管理内存布局。核心函数:kswapd_try_to_sleep:用于控制kswapd线程的睡眠和唤醒状态。balance_pgdat:负责具体的内存回收操作,通过scan_control结构来管理回收参数。
内存回收策略主要基于两个需求:一是处理page cache的缓存内容,二是应对内存分配请求。kswapd内存回收的触发机制异步于用户进程,当内存不足时,它会启动回收过程。kswapd的初始化涉及创建针对NUMA内存节点的内核线程,这些线程通过pg_data_t结构管理内存布局。
本章将转向内核层面的内存回收方式。内核内存回收针对zone和memcg两种目标,这里主要关注zone级别的回收。内存分配过程主要通过伙伴系统进行,关键函数__alloc_pages_nodemask负责协调。这个函数会检查参数,初始化结构体,然后选择合适的zone进行内存分配,若内存不足,会尝试回收。
关于linux查看资源回收,以及linux查看资源消耗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,感谢你的耐心阅读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